@爱吃团子:
婆婆是来看孩子的。妈妈是来看女儿的。
@季图南:
我们家的分工是妈妈照顾我和做家务,婆婆白天带孩子,我和老公晚上带孩子。
和谐做完月子实际上是大家共同努力。新爸爸新妈妈要在奶奶和外婆之间做好缓冲和磨合,外婆和奶奶更是心要放宽。突然之间和若干陌生人一起生活,难免会有很多磕磕绊绊,大家都要心放宽,小事不计较,以照顾好产妇和宝宝为共同目标,求同存异,把这段特殊时期度过去。
不主张婆婆和亲妈一起照顾月子
分工不明确,两位老人心理不平衡
如今婆婆照顾儿媳坐月子是主流,但娘家妈也来了,就难免会引发矛盾。尤其是婆婆一天到晚忙来忙去,看着亲家母却悠游自在,肯定心里会不舒服。作为女儿,看到亲妈伺候月子在一旁忙忙碌碌,也会心疼自己的亲妈,尤其是婆婆忙里偷闲休息一会儿,心里更会为亲妈叫苦,腹诽婆婆不作为。

月子里本来就事务繁忙,又要给产妇一天做五顿饭,又要给宝宝喂奶、拍嗝、哄睡、洗尿片,人在这样的高强度劳动下很容易情绪不佳。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婆婆和亲妈在这样的情形下共处一室,难免会有矛盾。
家里有了帮手,老公不参与育儿
有些男人看到帮忙的人很多,就自动退居“幕后”,觉得看宝宝的事情就是女人的事情,自己该上班上班,该玩游戏玩游戏,反倒不容易激起男人的责任感,这样的态度也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我有位朋友生老大的时候,做饭由婆婆来做,抱宝宝是小姨的任务,而她老公回家之后就很自觉地钻到房间里玩游戏,朋友气不打一处来:感情生个娃都是妈妈的事情,当爸爸的还跟之前一样,连尿不湿都不会换。
对老人的付出要有感恩之情
有民谚说“水往下流,隔辈儿更亲”。家中添丁,老人自然喜不自禁,争相来儿女家帮忙,这是人之常情。可一不留神,原本保持着客气、和气的婆媳,却在这尿布与奶粉齐飞的育儿中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争执、失和。
婆婆妈妈谁来照顾月子、照看宝宝,需要综合考虑老人的身体情况、个人意愿;年轻人与老人的生活习惯若有不同,要相互迁就;育儿产生分歧时,要以理服人、平和沟通。新妈妈容易产后抑郁,情绪波动较大,老公也要婆媳之间起到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