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穿寿衣可以维持死者的体面
人死之后,如果没有及时放入殡仪馆冷藏,短短几个小时遗体内脏就开始被微生物分解腐蚀,在腐蚀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刺激性气味。

这些气体在体内逐渐聚集会产生极大的压力,从而压迫血液从尸体的口、鼻、肛门等窍门流出,就是所谓的“七窍流血”,看起来十分的不体面。
同时由于血液停止流动,在重力的作用下血液会从血管中破裂并逐渐聚集在人体的下方,形成暗红色的斑块,也就是所谓的尸斑,特别是背部和臀部会形成大片的尸斑,如果有幸看过的人绝对是一辈子的噩梦。
亲人离去已经够痛苦了,如果还以这样一副恐怖的模样离开,我想没有一个家属愿意,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殡仪馆会让遗容师为死者整理面容,就是为了让死者看起来更体面一些,从而安心的离开这个世界。
而寿衣由于是棉质易吸水,可以很大程度上吸收死者流出的血液、粪便以及掩盖死者的肢体,从而维持住死者的体面。

总之,寿衣并不仅仅是一套衣服,更是尊重传统文化、维持死者体面的重要一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家属一定要重视,千万不要为了省钱而省掉,这是对死者的大不忌。
选寿衣有哪些讲究呢
我们国家讲究的是寿终正寝,人死之后一定要穿合身的寿衣,带着对来生的向往,体面的离开,所以寿衣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值得大家注意。
1、寿衣数量为奇数
寿衣数量一定要为奇数,而且上下相差二,常见的是“五领三腰”,即五件上衣和三件裙裤,除此之外还有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即上衣7件,裤子5件或者上衣9件,下衣7件,如果是女士的话,裤子可以使用裙子代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呢?因为古人认为双数代表着祸害,而单数代表着吉祥,穿单数的寿衣就可以在来生躲避祸害,一生幸福安康。

虽然这样的规定很没有科学道理,但却寄托了古代老百姓最淳朴的心愿,所以一直流传至今并成为丧葬文化的一部分。
2、寿衣材质有限制
寿衣一般使用的材质为“棉娟”,因为”娟“与”眷“同音,而”眷“有”眷恋'的意思,表达了家属对死去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同时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寿衣不能使用带皮毛或者绸缎的材质,否则就是犯了丧葬的大忌。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如果穿着带皮毛的寿衣,来生可能会变成兽类,而兽类是低人一等的;

而绸缎则是因为“缎”和“断”同音,而“断”有“断子'的含义,毕竟我们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这也是丧葬文化的大忌。
3、寿衣袖子要长一些
为死去的亲人选择寿衣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寿衣的袖子要长一些,以完全盖住死者的手部为准,寓意下辈子不会伸手乞讨,代表着后辈对逝去的长辈来生生活富足的祝福。
当然这是古代人的寓意,现在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只要勤奋努力,怎么着也能混一口饭吃,而不至于沦落到乞讨为生。
4、寿衣款式要宽松
人死之后,通常会停尸三天,一方面是举办葬礼的需要,因为有些远方的亲朋好友没办法当天赶到,需要留些时间让他们见死者的最后一面。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防止死者假死,毕竟古时候医疗水平并不高明,判断死亡的依据就是脉搏和鼻息,但这种方式早已经被证明并不科学,所以需要停尸三天来确定死者是否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