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衰老在50岁左右明显加速,血管老化尤其突出
衰老并不是一首匀速行进的慢歌,它更像一段节奏变幻莫测的旋律——有些音符骤然高亢,有些器官却悄然先老一步。中年人常告诫年轻人,变老不是线性推进的过程。如今,这种说法得到了分子层面的支持:一项对不同器官中蛋白质变化的系统分析揭示,人在大约50岁时会经历一个“转折点”,衰老的速度自此加快。
这项研究于7月25日发表在《细胞》期刊上,指出并非所有组织老化的速度相同,其中血管的老化尤为迅猛。研究还锁定了一些可能加速衰老进程的分子。这样的发现再次印证了一个日益明确的趋势:衰老不是一条平缓的下坡路,而是布满突变与跃迁的陡峭山谷。
不过,在科学家真正将50岁标记为“危机点”之前,仍需更大规模的研究。德国耶拿市弗里茨·李普曼衰老研究所的Maja Olecka指出,目前可以观察到“衰老变化呈波动状出现”,但何时发生转折,仍难以一概而论。
过去已有研究表明,身体各器官的老化节奏并不一致。为了进一步剖析这种差异,中国科学院的Guanghui Liu及其团队收集了76位年龄在14至68岁、因意外脑损伤去世的中国人群的组织样本。这些样本涵盖了包括心血管、免疫与消化系统在内的八大系统的器官。
研究人员随后绘制出每份样本中的蛋白质图谱,并识别出48种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在年龄增长过程中表达水平上升。其中,肾上腺的变化最早出现,大约在30岁左右,这个腺体负责合成多种激素。
这一发现与以往数据相符。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遗传学家Michael Snyder表示:“这说明荷尔蒙与代谢调控在衰老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它们恰恰在中年发生剧变。”
最显著的转折出现在45至55岁之间,蛋白质水平发生大幅波动。其中变化最剧烈的部位是主动脉,它是人体最主要的动脉,负责将富氧血液输送到全身。研究团队还发现,当将一种源自主动脉的蛋白质注射到小鼠体内时,会引发衰老加速的迹象。Guanghui Liu推测,血管就像衰老分子的快递员,把它们源源不断地送往全身各处。
这项研究的价值,还在于它弥补了另一类研究的局限。此前,大多数关于衰老的分析都是基于血液中流通的分子,而非具体器官中的组织样本。Michael Snyder形象地说:“我们就像一辆车,有的零件先坏。”了解哪些“零件”更容易磨损,有助于科学家制定延缓衰老的干预策略。
实际上,早在去年,Snyder和团队就发现,人类在44岁与60岁左右也会经历生理转折点。其他研究则在80岁左右发现加速老化现象,不过这已超出了本次研究的年龄范围。
为什么不同研究对转折点的判断不尽相同?Guanghui Liu解释说,这主要源于样本来源、分析方法以及研究人群的差异。但他也认为,随着数据积累,各研究所揭示的分子机制最终会逐渐趋同。
Maja Olecka也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采用细化的时间序列数据,而不仅仅对比“年轻”与“年老”的群体。这将加快科学界对衰老节奏的理解,尤其是对那些陡然加速的阶段。“现在我们仍不清楚,是何种机制引发了这些生理突变。”她说,“但这正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崭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