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平
浇注平台温度(℃)
T中
中间包内钢液的理论浇注温度(℃)
△T1
中包内钢液初期温度降低值(℃)(与中包预热状态有关,一般10~15℃)
△T2
钢液从盛钢桶到中间包的温度降低值(℃)
β
盛钢桶内自然降温速率(℃/min)
盛钢桶50吨为1.3~1.5℃/min,盛钢桶100吨为0.5~0.6℃/min,盛钢桶200吨为0.3~0.4℃/min,盛钢桶300吨为0.2~0.3℃/min
t
盛钢桶内钢液最大允许浇注时间(min)
连铸浇注温度(中间包内钢液温度)  | |
T中=T熔 a  | |
T中  | 中间包的钢液理论浇注温度(℃)  | 
T熔  | 钢液的熔点(℃)  | 
T熔=1538℃-[88C% 8Si% 5Mn% 30P% 25S% 5Ca% 4Ni% 2Mo% 2V% 1.5Cr%]  | |
a  | 钢液的过热度(℃) 中包过热度取值范围10~30℃,铸坯断面大的取值高一些  | 
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经验公式
01
钢的热处理
1.1正火加热时间
t=KD  | |
t  | 加热时间  | 
D  | 工件有效厚度(mm)  | 
K  | 加热时间系数(s/mm)  | 
K值的经验数据  | |||
加热设备  | 加热温度(℃)  | 碳素钢K/(S/mm)  | 合金钢K(S/mm)  | 
箱式炉  | 800~950  | 50~60  | 60~70  | 
盐浴炉  | 800~950  | 12~25  | 20~30  | 
1.2正火加热温度
根据钢的相变临界点选择正火加热温度  | |
低碳钢  | T=Ac3 (100~150℃)  | 
中碳钢  | T=Ac3 (50~100℃)  | 
高碳钢  | T=Ac3 (30~50℃)  | 
亚共析刚  | T=Ac3 (30~80℃)  | 
共析钢及过共析钢  | T=Acm (30~50℃)  | 
1.3淬火加热时间
t=a×K×D(不经预热)  | |
t=(a b)×K×D(经一次预热)  | |
t=(a b c)×K×D(经二次预热)  | |
t  | 加热时间(min)  | 
a  | 到达淬火温度的加热系数(min/mm)  | 
b  | 到达预热温度的加热系数(min/mm)  | 
c  | 到达二次预热温度的加热系数(min/mm)  | 
K  | 装炉修正系数  | 
D  | 工件的有效厚度(mm)  | 
在一般的加热条件下,采用箱式炉进行加热时,碳素钢及合金钢a多采用1~1.5min/mm;b为1.5~2min/mm(高速钢及合金钢一次预热a=0.5~0.3;b=2.5~3.6;二次预热a=0.5~0.3;b=1.5~2.5;c=0.8~1.1),若在箱式炉中进行快速加热时,当炉温较淬火加热温度高出100~150℃时,系数a约为1.5~20s/mm,系数b不用另加。若用盐浴加热,则所需时间,应较箱式炉中加热时间少1/5(经预热)至1/3(不经预热)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