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装炉修正系数K  | |
工件装炉方式  | 修正系数  | 
t030111.1  | 1.0  | 
t030111.3  | 2.0  | 
t030111.5  | 1.3  | 
t030111.7  | 1.0  | 
1.4淬火加热温度
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  | Ac3 (30~50℃)  | 
共析和过共析钢  | Ac1 (30~50℃)  | 
合金钢的淬火加热温度  | Ac1(或Ac3) (50~100℃)  | 
1.5回火加热时间
对于中温或高温回火的工件,回火时间是指均匀透烧所用的时间 t=aD b  | |
t  | 回火保温时间(min)  | 
D  | 工件有效尺寸(mm)  | 
a  | 加热系数(min/mm)  | 
b  | 附加时间,一般为10~20min  | 
盐浴的加热系数为0.5~0.8min/mm; 铅浴的加热系数为0.3~0.5min/mm; 井式回火电炉(RJJ系列回火电炉)加热系数为1.0~1.5min/mm 箱式电炉加热系数为2~2.5min/mm  | |
1.6回火加热温度
T=200 k(60-x)  | |
x  | 回火后硬度值(HRC)  | 
k  | 待定系数,对于45钢,x>30,k=11  | 
大量试验表明,当钢的回火参数P一定时,回火所达到的工艺效果—硬度值或力学性能相同。因此,按传统经验式确定回火参数仅在标准态(回火1h)时方可使用,实际生产应用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有关因素均定量表达,文献中导出如下回火公式:
(1) 在200~400℃范围: HV=640-(T-20)×1.05 (lgt-1.28)×366 (T-200)(lgt-1.28)×0.036  | |
(2) 在400~600℃范围: HV=17.2×103/T-(lgt-1.28)×29.4-(T-400)(lgt-1.28)×0.023  | |
T  | 回火温度℃  | 
t  | 回火时间min  | 
对比可以看出影响回火效果的主要因素是T和t能较好,较真实地反映出实际工艺参数的影响,定量地表达了不同温度区间回火硬度的变化特征。
02
钢的淬火冷却时间计算
钢预冷淬火时空气预冷时间ty(s)  | |
ty=12 (3~4)D  | |
D  | 淬火工件危险截面厚度(mm)  | 
钢Ms点上分级冷却时间tf(s)  | |
tf=30 5D  | |
03
钢的淬火硬度的计算
钢终端淬火试验时,距试样顶端4~40mm范围内各点硬度H4~40(HRC)  | |
H4~40=88C1/2-0.0135E2C1/2 19Cr1/2 6.3Ni1/2 16Mn1/2 35Mo1/2 5Si1/2-0.82G-20E1/2 2.11E-2  | |
E  | 到顶端距离(mm)  | 
G  | 奥氏体晶粒度  | 
钢的最高淬火硬度,即淬火钢获得90%马氏体时的硬度Hh(HRC) 相关阅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