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华议员推动沃尔夫条款 中美航天合作大门全面关闭
中美航天合作事业受阻,可以说是一位美国议员——弗兰克·沃尔夫的“杰作”。
沃尔夫,著名的共和党鹰派老牌政客,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与中国针锋相对,在众多反华议题上都可以清晰看到他熟悉的身影。
在二十多年前曾多次以人权为由向中国发难,屡屡在国内发起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议案,一直以来都是以对华强硬著称。

(美国国会)
自从升任众议院负责科学方面的小组委员会主席后,沃尔夫又把目光瞄准了中国科研方面。
尤其是随着中国嫦娥、神舟系列航天工程的成功,以沃尔夫为代表的一系列鹰牌议员对中国产生了高度的警惕。
担心中国可能在和美国合作过程中“窃取”相关技术为己所用,便在众议院推出了一条全面扼杀中国航天的条款。
简单而言,该条款的主要内容在于禁止美国官方参与的航天科研活动被中国人染指,除非得到必要的授权,原则上任何国内航天都有可能因为泄露国家机密的理由而对中国关上大门。
在2011年时,美国国内还有相当多“拥抱熊猫派”的存在,本来这项议案受到的阻力很大,相当多科学界重量人士对此表示了不满,白宫原本也并不想通过该议案。

(奥巴马)
在2009年,奥巴马访华时曾公开宣称要在航天领域和中国保持合作,2011年上旬中美才刚刚签署了科技领域合作的战略级协议。
不过尴尬的是,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已经失去了众议院大多数党的位置,推行政策举步维艰。
为了达成两党合作,奥巴马只能与共和党进行政治勾兑,签署沃尔夫条款。
条款生效后,美国不但对中国关闭了航天数据信息共享、在美国航天局内部发起“猎巫抓间谍”行动。
还禁止中国参加在美国国内举行的公开性质的航天科研会议,尽一切可能阻击嫦娥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沃尔夫条款之前,美国就已经建立起一套针对中国航天的“卡脖子”系统。
上世纪90年代,中美航天曾经有一段难忘的蜜月期。

那时美国曾因挑战者号失败而陷入一段航天低谷,正好同期中国在长征运载火箭技术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两国便在商业卫星发射这一区域合作配合。
不过没过几年美国军方就无端怀疑中方借卫星发射偷学美国导弹技术,直接下达禁令斩断了中美卫星发射合作,任何美国卫星部件自此再也无法出口到中国公司。
美国这种行为让人想起了“冷战思维”四个字,美方仍在使用传统的零和博弈思维应对中国。
不过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即使回归到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也未曾如中国这般歇斯底里地在航天领域进行防范,恰恰相反,美国和苏联在太空的合作成为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佳话。
(三)担忧被中国占便宜 美国作茧自缚
回顾美国航天历史我们会发现,美国对于能够威胁到自己安全的竞争对手并不是总是报以纯粹敌视、全面封杀的态度。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是全世界引领航天事业的两大火车头,苏联率先实现载人航天、太空行走、空间站,而美国则率先实现了载人登月,实现了人类的一大步。

(人类的“一小步”)
自70年代开始,美苏两极一改过去互相敌视的态度,不惜邀请了对方参观了自己的高级别军事中心(美国航天员参观了加加林中心,苏联航天员在阿波罗号飞船进行练习)。
在航天这项涉及国家机密的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密切合作,诸如飞船联合飞行、联合太空科学试验等,使得双方航天事业受益匪浅。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激动地评价到,美苏航天合作是“人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可见,在美苏激烈斗争的70年代,双方仍然斗而不破互有合作,为什么到了2011年反而撕破脸将中国航天人拒之门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