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航天员在共同参加实验)
实际原因不难理解。美国人认为中美合作是典型的强弱联合,与美苏强强联合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当年和苏联合作的基础在于两国航天实力处在同一水平档次,甚至不少领域美国还大大落后于苏联,这才有了美苏的合作空间。
对鹰派政客来说,一旦让中国借着航天合作名义搭上发展航天技术的便车,显然是十分不利的。
不过这一回美国人失算了。
一方面,中国航天事业在美国全面堵截的情况下稳步前进,沃尔夫条款出台的十一年内,从着陆火星到采样月球。

从搭建北斗星座组网到建造空间站,中国将过去四十年经济增长的速度移植到了航天事业上,大踏步拉近了和美国航天的距离。
与之相反,美国航天不但未能复制阿波罗登月时代可怕的进步速度,反而在一任又一任总统朝令夕改的雄心计划中内耗了大量资金技术,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小布什时期,共和党提出了重新实现载人登月的宏伟计划,以此为跳板完成载人登陆火星的壮举。
民主党的奥巴马上台后一举推翻了前任的政策,将载人登月修改为小行星登陆计划。

(特朗普签署登月计划)
等到特朗普时期再次将计划翻转了180度,为了增加就业考虑,美国政府选择了更有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载人登月计划,之前几十亿美元的小行星计划就此打了水漂。
这种无视科学规律、按照领导个人喜好、政党恶斗的现象令许多美国科学家感到了无可奈何,很多人无法确定哪天如果再换一位总统上台会不会继续推翻之前定好的计划。
(四) 以合作代对抗 中国以德报怨
眼见数年的围堵策略未能阻挡中国在航天领域的稳步进步,美国人开始在航天合作上有所松动。
2018年,鹊桥号中继星和嫦娥四号探测器相继发射成功,让美国人心里燃起了合作的意愿。

(鹊桥号示意图)
美国航天局主动提出,能够借用鹊桥号为其将来探测月球背面,并利用美国的一颗月球轨道卫星来观测嫦娥四号降落时相关的基础数据。
作为交换,美国将为中国提供这颗轨道卫星对嫦娥四号所有观测到的数据。
有了嫦娥二号的前车之鉴,中国本可以对这次请求置之不理,以直报怨。
但是考虑到世界航天事业和中美关系大局,中国还是不计前嫌,慷慨地同意了美国人的合作请求,两国在8年来首次在航天领域实现了携手合作。
吴伟仁对此说过,过去我们沐浴了世界科技发展的雨露,现在应该对世界科学技术作出贡献!
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