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遭遇绑架回来的王星,再被“绑架”了一次
之前轰动全国的被绑架的演员王星
参加了某卫视的一档节目
节目组给王星出的题目是模拟被绑架后给女友打电话的情景
王星确实“演”得好
好得都不像是在演
仿佛重新经历了一次绑架
可导师们并不关注王星的演技
更像是一群吃瓜群众
对他被绑的经历点评得极欢
小声说一句:当年高以翔就是参加这个卫视的《追我吧》去世的
既然参与这个节目
王星肯定知道为什么会请他
毕竟按照他在娱乐圈的地位
刷上几轮也轮不到他
他也应该预料到节目组肯定会拿发生在他身上的绑架说事
但作为观众
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就像精神被人“强奸”了一遍
这个曾经因诈骗集团绑架而引发全网关注的小演员
在资本与流量的合谋中
被迫将伤口变成展品
将恐惧兑换成点击量
镁光灯照亮的不仅是表演者的伤疤
更暴露出整个时代的精神癌变
王星接受卫视邀约的抉择
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创伤变现”交易
十年龙套无人问津的窘迫
与“一朝入缅天下知”的荒诞走红形成尖锐对比
当尔冬升等名导的指导机会、三十万微博粉丝的暴涨数据摆在眼前
这位挣扎在行业底层的小演员
被迫在生存尊严与精神撕裂之间做出抉择
资本深谙流量世界的运行法则
苦难是最具传播力的情绪货币
卫视编导将真实绑架事件改编成舞台剧时
个体苦难经过编曲、调色、混剪,变成可供无限复制的娱乐快消品
当初泰国警方当初对王星的“高效营救”
表面上是人道主义救援
背后却是旅游业可能遭受重创的危机公关
对于一个“外国人”的命
他们从来不会看重
于是他们要求王星照他们的“剧本”“背台词”
“我们这里很安全,欢迎来玩”(回不去的那种)
这种将生命价值与商业利益捆绑的思维
与卫视消费王星创伤的本质如出一辙
卫视编导负责将创伤加工成糖衣炮弹
算法工程师编写着情感剥削的代码公式
而每个深夜滑动屏幕的拇指
都在为这场人性屠宰输送新鲜血液
这场绞杀人性的盛宴中
没有无辜的旁观者
数据显示,某卫视该期节目收视率较日常提升47%
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8亿次
当网友在弹幕中刷着“演技炸裂”的赞叹
我们在集体无意识中完成了对他人苦难的二次消费
作家东野圭吾关于人性不可直视的论断
在短视频时代得到残酷验证
站在流量洪流中的王星
既是这场人性实验的小白鼠
也是照妖镜中的时代标本
当我们在短视频里消费他的颤抖
在热搜榜上咀嚼他的伤痛时
何尝不是在为自己撰写墓志铭?
那些用他人苦难换取的流量快感
终将反噬为整个文明的集体创伤
但当我们将所有责任推给“资本原罪”时
实则回避了更深层的文明危机
王星事件中最具启示性的
不是某卫视的流量神话
而是那个在泰国绑架案中坚持发声的“智商在线女友”
她的存在证明
技术可以成为善意的放大器而非稀释剂。
在这个“三观跟着流量跑”、真相比昙花易谢的时代
沉默的善意本身就是反抗
王星的镜子前
倒映着整个时代的困局
有些伤疤不应该成为景观
有些苦难永远不应该是生意。
当王星们不得不用伤疤换取生存权时
每个沉默的围观者都该听见茨威格的警示
所有命运馈赠的流量
早已在暗中标好人性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