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网络公布了教育部办公厅一个通知,介绍“河北、江苏、河南等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安排好中小学生节假日休息和活动的通知》(即学校也实行周六日双休)以及教育部有关要求,下大力气治理在校时间过长和节假日补课问题,立场鲜明,态度坚决,举措有力,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许多媒体一阵激动,认为教育系统动真格的了,要坚定地落实高中“双休”,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了。其实,在教育系统内部,这种通知丝毫没有引起波澜,多少教师通过自媒体反映,各地学校弄虚作假的事情比比皆是,包括教育部表扬的几个省。高中“双休”,只是一阵杂音汇聚的狂欢而已。早在伊始,冷静的声音就传出来:这只是一个噱头,甚至是一些教育厅(局)制造热点、掩饰“双减”执行的无能和不堪。今年春节后开学,网络很是为高中“双休”热闹,前后报道全国大约有十来个省份的教育厅(局)发布了此类通知要求。有些自媒体和砖家耐不住寂寞,纷纷发表意见,过于宽泛和想象地解读这个“双休”,过分拔高其意义。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关注中国教育的人们,始终未能看到有中央或教育部近期关于这方面的任何通知、文件。更为不可理解的是,全国有大约一半省市自治区并没有任何的官方表示。高中双休成了十来个省份的自娱自乐。一方面是全国“冷热不均”,另一方面是教育部的高调门,说“双休”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这是玩呢,还是严肃的工作?是不是有点滑稽?这种情况,各地怎么能很严格地执行好“双休”?2、严肃的学校管理变成了全民热议的网络狂欢,这种政策能走多远?按照教育部通知,既然落实“双休”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既然是法律法规的要求,那就坚决执行是了。但是,网络上充斥一片反对的声音,一些学校爆出了家长联合签名反对“双休”闹剧。“疯子英语”的李阳更是“疯言疯语”,嗨到了高潮:号称绝不能“双休”,“双休”学生要么都到了补课班,要么玩手机;学校要实行军事化管理,要大量派遣复员军人进驻学校,加强学生管理,教育部改成“国防二部”等等。一方面是社会上的反对声音,另一方面鲜见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解释。这不是群众在反对“双休”,而是一些学校在利用家长、利用民粹抵制“双休”。这种态势,闭眼一想都知道,“双休”的结果是什么?3、“懂教育”的家长群体的崛起,成了“影子校长”,严重地干扰学校管理,助推学校加负,“双休”执行何其难!一方面觉得懂教育,另一方面却对教育规律一知半解,他们的脑子里就是玩命刻苦的下三滥。他们不顾自己孩子的自身条件,总希望用极端性的苛刻管理、用极端疲劳战取得高分成绩。在他们心目中,把时间精细化,跑着吃饭、如厕控制时长等没有人性的管理是最为渴望的。家长群体的鼓噪,使得反对“双休”有了“民意”基础。4、“双休”暴露了一批学校教学质量的低劣和校长的无能,反对“双休”是必然的。学校越烂,越是热衷于疲劳战刷题教学,越是热衷于各类下三滥。一些教育落后地方,无论是教育行政官员还是学校校长,都希望借助对学生的严苛管理取悦家长和社会,作为抓教育的象征。除了延长学习时间,再无其他办法。疲劳战实际成了他们逃避责任、粉饰自己、掩盖无能的最好方法,他们抵制“双休”是必然的。至于一些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地方,学校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决定了,只能靠死磨硬泡地教学了,“双休”成了奢望。5、“让历史告诉未来”,三年多学生减负执行情况,已经很好地诠释了“双休”的结局。教育部最近二十多年就禁止学校利用节假日和周六日补课发布了无数个通知、文件,但从来就没有很好地执行过,否则无法理解如今的尴尬了。9xC拜客生活常识网
-
网站地图 |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