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18岁男孩割掉自己生殖器官,丢进马桶冲掉,问他为什么?没想到,回答让人意外
一名18岁的男孩小孙被紧急送入手术室,下身血流不止,生命垂危。
医生震惊地发现,这孩子竟然割掉了自己的睾丸,并将其冲进了马桶。
"为什么要这样做?"医生在抢救间隙问道。
小孙虚弱地笑了笑:"因为我本该是个女孩。"
这个回答,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陷入了沉默。
小孙从记事起就感觉自己与众不同。
当其他男孩子在操场上踢足球、玩闹打架时,他却被女孩子们的裙子和长发吸引。
他偷偷地在镜子前模仿女孩子的动作和表情,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穿上漂亮的裙子。
然而,这种想法在他的家庭里是绝对不被接受的。
"男孩子就该像男孩子的样子!"父亲的吼声经常在小孙耳边回响。
每当他表现出一丝"女性化"的倾向,就会换来父母严厉的批评和纠正。
家里的墙上贴着各种"男儿当自强"的标语,书架上摆满了描写英雄豪杰的故事书。
父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小孙,却不知道这只会加深他内心的分裂和痛苦。
十四岁那年,青春期的变化让小孙更加痛苦。
声音的变化、身体的发育,每一个男性特征的出现都像是一把刀,深深地割在他的心上。
他开始偷偷地在网上购买女装,趁家人不在家时穿上,对着镜子自拍。
那短暂的时刻,是他唯一感到完整和平静的时间。
十六岁时,小孙鼓起勇气去医院咨询变性手术的可能性。
医生看着这个稚嫩的面孔,摇了摇头:"你还太年轻,法律规定必须年满二十岁才能考虑这种手术。"
这个回答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小孙头上,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
等待的每一天都是煎熬,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撑到二十岁那个"合法"的年纪。
随后的日子里,小孙开始在网络上寻找解脱的方法。
在一个隐蔽的论坛里,他看到了一些关于"自己动手"的帖子和视频。
那些内容血腥而可怕,但在小孙眼中,却像是黑暗隧道尽头的一丝光亮。
他开始秘密购买医疗器材:手术刀、麻醉剂、止血钳、消毒水...
每一件工具的到手,都让他离自己的"新生"更近一步。
他把这些东西藏在床底的箱子里,反复观看那些教程视频,在笔记本上画下手术步骤。
父母完全不知道,他们的儿子正在策划一场怎样惊人的"自救"行动。
那天晚上,小孙锁上了房门,铺好防水布,摆放好工具。
他深吸一口气,注射了从网上买来的麻醉剂,然后拿起了那把冰冷的手术刀。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连小孙自己也记不太清楚。
他只记得刺骨的疼痛、大量的血液,以及把"那东西"丢进马桶冲走时莫名的解脱感。
随后,他的意识开始模糊,周围的一切渐渐变得遥远...
若不是朋友第二天来访,发现了倒在血泊中的小孙,这个故事可能就此终结。
当小孙在医院醒来时,刺眼的白光让他恍惚以为自己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
医生告诉他,他失血过多,差点丧命,需要立即进行修复手术。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医生严肃地问道,眼中既有责备也有不解。
小孙虚弱地回答:"我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个女孩,被困在男孩的身体里。"
"这种感觉,就像每天穿着一件不合身的衣服,无论如何也不舒服。"
医生沉默了片刻,然后告诉小孙:"有很多像你这样的人,他们被称为'跨性别者'。"
"你的问题可以通过正规的医疗手段解决,而不是用这种危险的方式。"
这是小孙第一次听到有人不带批判地谈论他的感受,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在随后的心理评估中,专家确认小孙确实存在严重的性别认同障碍。
医生给了他三个选择:一是尝试重新移植被切除的器官,继续作为男性生活;二是终身服用激素,保持男性特征但丧失生育能力;三是等伤口愈合后,进行完整的性别重置手术。
面对这三个选择,小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三条路。
"我宁愿做真实的自己,哪怕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医院通知了小孙的父母,他们冲进病房,既震惊又心疼。
父亲看着病床上苍白的儿子,第一次没有大吼大叫,而是无力地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母亲哭着问:"为什么不和我们商量?"
小孙轻声回答:"因为我知道你们不会同意,而我再也无法忍受那种痛苦了。"
那一刻,多年来的隔阂似乎有了一丝松动。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小孙的父母开始学习关于跨性别者的知识。
他们逐渐明白,儿子的痛苦不是任性或叛逆,而是真实存在的身心煎熬。
经过长达一年的心理治疗和评估,小孙终于获得了进行性别重置手术的资格。
手术很成功,当小孙第一次以女性的身份走出医院时,脸上绽放着前所未有的光彩。
如今,小孙已经完成了法律上的性别变更,过上了一直梦想的生活。
虽然这条路走得极其艰难,但她终于找到了与自己身心和谐统一的方式。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每个人的性别认同都值得尊重,不应被简单地用生理特征来定义。
正如古语所言:"君子和而不同",理解与包容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人生路上,找到真实的自己或许是最大的挑战,但也是最值得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