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过于富有的国家
挪威靠石油财富跻身全球最富国家,但新书揭露其臃肿低效:教育滑坡、病假激增、生产力停滞。巨额财富基金是否正让挪威失去雄心?
1969年,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几乎放弃了挪威大陆架的勘探,却在最后一口油井中发现了宝藏。这一发现让挪威一跃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如今,其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着约2万亿美元的资产,平均每个挪威人“分摊”约34万美元。多年来,石油收入和这笔巨额基金为这个人口仅560万的小国带来了低失业率、低政府债务和宽厚的社会保障网,生活水平令人艳羡。
然而,繁荣的背后,裂痕正在显现。挪威人的病假天数比十年前大幅增加,医疗服务成本随之攀升。学生在国际测试中的成绩持续下滑,甚至落后于其他北欧国家。批评者还指出,政府投入巨资建设了大量鲜有回报的隧道和桥梁项目。这些现象让人们开始怀疑:一个国家会因为太有钱而“变质”吗?
经济学家Martin Bech Holte的新书《变得太富的国家》点燃了这一讨论。这本书1月出版,在人口稀少的挪威卖出5.6万册,引发热议。Bech Holte直言,石油财富让挪威失去了雄心。“本应是吸引人才和机遇的磁场,挪威却在反其道而行,”他在书中写道,“这完全是因为主权财富基金。”他曾在麦肯锡公司奥斯陆办公室担任负责人,如今成为商学院和会议的热门演讲者,甚至将在8月阿伦达尔的政治活动中与三位经济学家一起质询财长Jens Stoltenberg。
书中,Bech Holte列举了挪威的浪费现象。奥斯陆郊区的一条地铁项目成本超预算六倍;离岸风能和油田项目因税收优惠而获利,却未必具备商业价值;挪威家庭债务收入比高达220%,远超其他经合组织国家,因为人们笃信国家会为他们的退休买单。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仿佛财富让国家变得大手大脚。
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种观点。前央行行长Oystein Olsen批评书中数据不准确,夸大了生产力放缓的程度。挪威统计局的研究者认为,书中对经济历史的描述存在严重偏差,强调挪威作为小国易受外部因素影响。但经济学家Espen Henriksen在专栏中表示,尽管数据可能有瑕疵,Bech Holte触及了国民的真实忧虑。他建议书名或许应改为《本应更富的国家》,以更贴合其精神。
数据确实为担忧提供了依据。挪威在教育上的投入仅次于卢森堡,每名学生年均花费约2万美元,高于经合组织平均的1.4万美元。然而,国际学生评估计划显示,挪威15岁学生的数学、科学和阅读成绩自2015年以来持续下降,已低于经合组织平均水平。反对党领袖Erna Solberg去年警告,挪威正面临“自然科学灾难”,威胁经济未来。专家指出,机构自满、移民学生比例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和贫富差距扩大都是原因。
更令人不安的是,挪威的病假和残疾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是经合组织平均水平的四倍。平均每名全职员工每年请27.5天病假,居经合组织之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评挪威的福利体系“昂贵且扭曲”,因为连续12个月的带薪病假远高于平均工资水平。这样的慷慨是否让人们“习惯了生病”?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生产力增长停滞。过去二十年,挪威的生产力增长在富裕国家中垫底。经合组织的Hansjoerg Bloechliger指出,制造业和高科技等本应推动经济的行业表现疲软。创新也在放缓: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自疫情以来下降,初创企业融资轮次创历史新低。一些商界领袖还批评税制过于严苛,吓跑了资本。投资公司Formue的首席投资官Pal Ringholm感叹,挪威本应是吸引全球人才的热土,却选择了“反其道而行”。
基础设施支出同样引人诟病。Bech Holte提到,一项耗资26亿美元的碳捕集项目商业前景不明;一条自2019年开工的铁路可能每公里耗资3亿美元,且五年后仍未完工。这些项目让人怀疑财富是否被合理使用。挪威商学院的Hilde Bjornland教授认为,挪威正遭受“轻度荷兰病”——类似荷兰因天然气发现导致工业衰退的现象。虽未完全陷入此困境,高福利和低生产力正侵蚀其成功。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在俄乌冲突后需求激增,占挪威国内生产总值的21%。但化石燃料产出已于二十年前达到顶峰,未来前景不明。挪威海上石油局预计油气开采将持续到2050年后,但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充满挑战。油气及相关行业雇佣了10%的私营部门劳动力,一旦收入减少,主权财富基金的资金流入也将受限。
挪威的经验既是典范,也是警钟。主权财富基金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设立,旨在通过多元化投资保护经济免受通胀影响。规则规定只使用3%的预期年回报弥补预算缺口。然而,基金规模膨胀至2万亿美元,政府可轻松提取巨额资金,如今占年度预算的20%,远高于二十年前的不到10%。这让公共部门支出水涨船高,却未带来相应回报。
早在2014年,经济学家Karen Helene Ulltveit-Moe就警告,化石财富让挪威变得“被宠坏”。Bech Holte将挪威比作继承巨额遗产的“富二代”,认为其正挥霍现代西方国家最大的机遇。他在4月的一次会议上说:“我希望这本书能激怒大家,无论是好是坏。”他提出削减税收和政府支出、严格限制财富基金提款的方案,试图唤醒国人。
挪威的生活水平依然令人称羡,但Bech Holte的警钟并非空穴来风。财富能带来繁荣,也可能成为负担。挪威能否摆脱“太富”的陷阱,重新找回雄心?答案或许关乎这个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