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不再信任媒体了
新闻信任度在新西兰从2020年的58%跌至2025年的32%,与政府等机构信任变化不同步。公众认为新闻偏见严重,需独立解决其信任危机。
过去十年,公众对公共机构的信任普遍下滑,无论是议会、医疗、教育系统,还是法院和警察,在新西兰及全球范围内都未能幸免。新闻媒体的信任度也不例外,调查显示其下降速度尤为惊人。然而,将新闻信任危机简单归因于公共机构信任的整体下滑,或许过于草率。
新闻并非普通的机构,它承载着公众利益的民主表达,与政府、企业或非政府组织的信任问题有着本质区别。理想情况下,新闻与受众之间存在一种“社会契约”,这种信任纽带不仅是新闻业成功的关键,也是公众与机构间更广泛社会契约的基础。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在新西兰,2020年还有58%的人认为“大部分新闻大部分时候可信”,但到2025年,这一数字骤降至32%。在焦点小组中,受访者直言不讳:他们感到新闻充满政治偏见,左右两派皆有;许多报道看似客观,实则夹杂主观意见。这种不满与政府或企业面临的信任危机截然不同,后者更多源于战争、金融危机、流行主义兴起或新冠疫情等外部因素。
为了深入探究,研究团队结合路透社新闻研究所、全球爱德曼信任晴雨表及自身数据,分析新闻信任与其他机构信任的关联。结果发现,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信任度在2020至2024年间呈现相似的起伏轨迹:2020年集体下降,2021年趋于平稳,到2024年略有回升。然而,新闻信任的轨迹却几乎与之相反,2020至2021年短暂上升后,2023年起持续下滑。
以新西兰为例,情况更为复杂。全球机构信任在2020年下降时,新西兰的机构信任却逆势上升,直到2022年才开始回落。但新闻信任却从疫情初期便开始下滑,且持续至2023年,2024年跌势更加剧烈。这种反差表明,新闻信任的波动并非完全受外部社会政治压力的驱动,而是有其独特的原因。
一位名叫Sarah的奥克兰居民在焦点小组中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曾因一篇报道对当地政策的误导性解读而对媒体失去信心,“感觉他们在推销观点,而不是报道事实。”类似的声音在老年受访者中尤为常见。他们对银行、保险公司甚至大学抱有不信任,但这些情绪多源于个人经历,与对政府的态度无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不信任并未直接延伸到新闻媒体,而是针对新闻内容本身的偏见和质量。
研究还发现,新闻信任的独特性在危机时刻尤为明显。疫情初期,全球公众往往转向新闻媒体寻求可靠信息,新闻信任度因此短暂上升。然而,在新西兰,新闻信任却未能借此机会回升,反而持续下跌。这或许与媒体在危机中的表现有关:当政府失误被揭露时,新闻信任可能因其监督作用而上升;但当报道被认为夹带私货,公众的失望便随之加深。
这些发现表明,新闻信任危机需要单独面对,而非简单归入公共机构信任下降的大框架。解决之道或许在于重建新闻与公众的“社会契约”,让报道回归客观、透明,真正服务于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