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比胆固醇更能预测心脏病风险
美国心脏学会建议常规检测炎症指标hs-CRP,其预测心脏病风险能力已超越胆固醇。
长期以来,慢性炎症被认为会使心脏病风险翻倍,但它从未被列为心脏病的“标准可修正危险因素”。如今,美国心脏学会发布的新建议改变了这一点。他们首次提出,除了胆固醇外,还应普遍检测炎症水平,尤其是通过血液中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学会在声明中写道:“医生不会治疗自己没有检测到的问题。对所有心血管高危人群和心脏病患者同时检测hs-CRP和胆固醇,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机会,因此值得推荐。”
这份建议的背后,有一系列耐人寻味的证据。文章原载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其中信息庞杂,但有些关键发现尤其值得注意。
炎症比胆固醇更可靠
几十年来,人们总是盯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或ApoB)作为心血管风险的主要衡量指标。然而最新数据显示,炎症标志物hs-CRP的预测能力甚至比胆固醇更强。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胆固醇控制的普及。如今,大多数人会进行血脂筛查,LDL偏高者会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结果就是,许多最终发生心梗的人,胆固醇水平其实比他们的“自然状态”低得多。这意味着剩下的心梗风险,往往埋藏在其他未被关注的标志物里。
hs-CRP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可能是最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在已经服用他汀,或没有常规风险因素的患者身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胆固醇水平或许已经正常,但炎症仍在暗中推动心脏事件的发生。
当然,炎症不是唯一的风险。血压、血糖控制、肾功能等传统指标依旧重要,但炎症正在崛起为新的核心关注点。
如何降低炎症?
心脏学会回顾了多项临床试验,既包括药物,也涵盖生活方式干预。研究结果显示:
* 他汀类药物:尤其在hs-CRP偏高者中效果显著,即便LDL水平正常,也能大幅减少心血管事件(JUPITER研究)。
* 秋水仙碱(Colchicine):在心梗或冠心病患者中,能有效降低复发风险(COLCOT、LoDoCo2)。
* Canakinumab:能减少事件,但价格昂贵且增加感染风险(CANTOS研究)。
* 生活方式: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规律运动、戒烟、保持健康体重,都能降低hs-CRP并减少风险。
相反,一些抗炎药物——如甲氨蝶呤、TNF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并未表现出明显益处。
hs-CRP多少才算正常?
如果你已经做过检测,理想的hs-CRP应低于1 mg/L。超过3 mg/L意味着高风险。
虽然还有其他炎症指标(如IL-6、纤维蛋白原、白细胞比率等),但在hs-CRP可得的情况下,它们并不会增加更多有效信息。换句话说,检测hs-CRP已经足够。
其他值得关注的发现
最新研究中,还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
* CT、PET、MRI等影像学手段可发现血管炎症,有望预测冠心病事件,但尚未普及。
* 一种新型降脂药——苯哌多酸,不仅能降低胆固醇,还能下降hs-CRP,不过长期疗效还在研究中。
* 即使使用他汀有效控制LDL,很多人仍存在高炎症水平,这种“残余炎症风险”不容忽视。
* 美国心脏学会现已建议:无论是否已有心脏病,都应常规检测hs-CRP。
* FDA也已批准低剂量秋水仙碱作为冠心病患者的辅助用药,但肾脏或肝功能不良者需谨慎。
* 针对IL-6的全新抑制剂正在研发中,未来可能成为心血管炎症治疗的新方向。
检测方式
好消息是,检测炎症非常简单。只需一次常规抽血,就能得到hs-CRP的结果,费用低廉且广泛可得。美国心脏学会已明确建议:无论是心血管高危人群,还是已经确诊的患者,都应进行这一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