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某年,朱阳一带突遭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田里庄稼颗粒未收,庄户人欲哭无泪。小河断流了,井水枯竭了,村里的人吃水都成了问题,周围村庄也是望水兴叹,但令人奇怪的是唯有王家这口龙井的水依然很旺。一传十,十传百,村里的人来了,外村的人也来了,人们排起了几里长的长龙翘首以盼来这口井打水。令人奇怪的是,虽然打水的人很多,几乎供应了方圆几十里人家的人畜饮水,但这口井的水依然很旺,丝毫不受影响。王家的这口龙井在大灾之年成了众人的唯一希望,救了大伙儿的命,大家都说这是井龙在显灵呢。从此,村民们对这口水井看得更神奇了,对它心存敬畏,把它当镇村之宝一样供奉着。
时光荏荏。多少年过去了,这口龙井已步入了老态龙钟的晚年,成为了一口古井。如今,机井的普及,龙井早已悄悄退役了,成了一口名副其实的闲井。但村民们祖祖辈辈口口相传,对这口井的感情依然很深厚,依旧保留着这口井的原来模样:绿苔遍布的青石井沿,古老的木制手摇井轱辘,密匝匝缠绕在井轱辘上的笨粗结实的一圈圈井绳……
厚道善良的村民们每天路过龙井,都会情不自禁地深情望它一眼,勾起一段动人的传说记忆,也希冀和祈祷这口神奇的龙井能带给他们这些山里人家一生平安和满满的幸福。
作者简介:
张新英,供职于河南省灵宝市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统计师,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灵宝市作协常务理事。在《经济日报》、《中国信息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三门峡日报》、《参花》、《大森林文学》、《三门峡文艺》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随笔等二百余篇,部分作品获奖,其中《感悟统计法》获《中国信息报》全国征文比赛三等奖。
神仙洞和金金洞的传说
文/ 张项军
在伏牛山西部的泓农河源头,四面群山环绕,山高林密,茫茫无际。在一处大山壁立的悬崖下有个石门,傍边徒峭的石壁上隐隐约约有一个洞口,人们叫它“神仙洞”,也有叫它"金金洞",说起这个神仙洞和金金洞,自古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离金金洞不远的泓农河源头有一个村庄叫两岔河。村子不大,由于偏僻,村里没有郎中,很多老人和孩子生病之后,得不到及时治疗都死了。村里有一王姓小户人家,老俩口也曾生过三个孩子,但都在几岁的时候生病夭折了。幸运的是,在他们年过不惑求子心切之时,生了一对孪生儿女,为了保住这两个金贵的孩子,就把哥哥取名叫金哥,妹妹叫金妹。兄妹俩眉清目秀,细皮嫩肉,又聪明伶俐,特别招人疼爱。老两口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关爱有加。
有一天十几岁的兄妹俩在山中采药时,遇到了暴涨的河水。他们俩被困在河水中的一块大石头上,金哥在把妹妹推到岸上的同时,自己却因脚下一滑,被河水冲走。金妹哭喊着跑回到家,父母和邻居们得知消息后冒着大雨沿河找了大半夜 也没有找到金哥。老王两口悲痛欲绝,邻居们一直在安慰。第二天早晨,发了一夜高烧的金妹,突然说起梦话,嘴里喊着“哥哥,哥哥。我看见你了,你快回来。”悲痛的爸爸妈妈哭着一边拿热毛巾给她擦虚汗,一边安慰她。金妹说,“我看见哥哥了,他在一个山洞里躺着呢。”老王两口半信半疑地和邻居们立刻分头寻找小河两岸的山洞,也没有结果。金妹的高烧也一直不退,大家都十分着急,想尽了各种有可能退烧的办法,但都没有效果。两天后,高烧不退的金妹昏迷中一边伸张两臂抓挠着,一边吆喊着说,我看见哥哥了。哥哥就在一个山洞里,也发着高烧,身边有个老爷爷和老奶奶在照护他呢。那个山洞洞口是个很窄的山缝,进去之后才能发现。你们快去呀!爸妈和邻居都以为金妹是烧糊涂了,在说胡话,但又觉得这是一线希望,应该去周边的山里再寻找一下这个外边是条缝的隐蔽山洞。于是,全村人又冒雨开始沿河两岸的山路寻找这个没有听说和见过山洞来。
没想到这次金妹的话还真说准了,此刻,金哥就在一个山洞里也苏醒了过来。他在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和老奶奶的照料下,喝完药已经退烧。他告诉老爷爷说,他是上游河边一个村里的人,家里有个妹妹,这一会儿也在发烧呢,需要赶快去治疗。白胡子老爷爷听明白了他说的话,这叫孪生兄妹特有的心理感应。于是,赶快拿着配好的药离开山洞,正巧在河边碰到了金哥的爸爸和村里一起来找他的邻居们。大家都非常惊喜和激动。后来,金妹服了老爷爷的草药后也很快退烧痊愈了。为了感激老爷爷的救命之恩,金哥的爸爸妈妈就把金哥和金妹两个认在老爷爷和老奶奶跟前做了孙子孙女,慢慢地他们跟着爷爷奶奶学会了中医。突然,有一天,金哥金妹早晨起来,不见了爷爷奶奶,身边有一封爷爷留下的信,信上说:金哥金妹,你们俩都是聪明好学,心底善良的好孩子,通过手把手地教和学,已经掌握了中医和中药的知识,可以为百姓们行医治病了,希望你们像爷爷奶奶一样行善济世,造福一方,为弘农河两岸的百姓们看病。现在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就回天堂复命去了。原来,那天老两口已经预见到弘农河要下暴雨和涨水,有两个孩子要遇到很大的生命危险。所以,就急急忙忙下凡到这里,一眼就看到了激流中就像一片树叶似漂流着的金哥,急忙给救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