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存规,官居卫尉卿;子薛庭杰,任右拾遗,桂管支使,祠部员外郎,曾上表反对唐宣宗尊崇道教的行为(55);一孙薛正表,官任左谏议大夫。
(三)西祖之薛昂房。薛昂生薛钦,薛钦生薛馥。事在南北朝时。
1 .薛道实及长孙薛宝积世系(薛道实、薛德儒、薛德音、薛宝积、薛待诏、薛裔、 薛侃、薛弼、薛嗣先、薛顺先、薛常先、薛苍、薛莱、薛莘、薛芳、薛苹、薛膺、薛褒、薛庠、薛齐、薛调、薛苌、薛晤、薛琯、薛枢、薛岘奴、薛词、薛荣先、薛悌、薛伯连、薛仲连、薛季连、薛幼连、薛易知、薛延、薛贡等)(56)
薛馥生薛道实。薛道实隋明时任礼部侍郎、离石郡太守,封临汾公、死后归葬于河东峨嵋原上(在今临猗县北辛乡),据其墓碑篆额“大唐隋故尚书礼部侍郎临汾公薛公碑”,可知薛道实卒于唐朝初年。子薛德儒,嗣汾阴公,官居隋朝济北司马, 入唐,任尚书议曹郎。薛德儒生薛宝积、薛宝胤。
薛道实侄薛德音(?一623),活动于隋代至初唐,有文才,与薛收、薛元敬齐名,时号薛氏“三风”。隋文帝时因助魏澹撰修魏史有功,任为著作佐郎。后迫随王世充,任黄门侍郎。王世充军中文书,多出自其手。王世充战败,薛德音因“文檄不逊”而被李世民杀害。有资料称薛德音为道实之子,但《北史》明确记载他是道实 “从子”,并非嗣子,可见所传有误。
薛宝积,历任济州、齐州、润州刺史,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死后归葬河东,墓址在薛道实墓旁。薛宝积生五子,右名传者为薛待诏、薛裔。
薛待诏,代州司马、定襄道行军司马。生两子。一子薛侃,《新唐书》记作陕州司马,但其孙薛苹先庙碑及其曾孙薛琯墓志则记为卫王记室、太子司议郎,赠太常少卿,可正《新唐书》之误。一子薛弼,滑州刺史。
薛侃生三子,分别为薛嗣先、薛顺先、薛常先。
薛嗣先活动于唐玄宗时期,为皇室的“懿亲”、“姻亲”,曾因此受到玄宗长兄宁王李宪的推荐,后官至卫尉少卿。子薛苍,任光禄卿、驸马都尉。查《新唐书.诸帝公主》,未有公主嫁薛苍的记载。但唐传奇《霍小玉传》中有“长安中有媒氏鲍十二娘,薛苍驸马青衣也”之语,薛苍为驸马当是事实。
薛顺先能诗,曾与杨国忠为同僚,杨国忠为相后,想提携他,赋诗谢绝,官终奉先尉。薛顺先前夫人为唐代宗姨母许国夫人吴氏,生二子二女,二子薛莱、薛莘兄弟都官至赞善大夫;继夫人裴氏,生薛芳、薛苹。薛芳长期任河东节度使文职僚佐,后 官至秘书丞。薛苹先任长安令、虢州刺史等职,唐宪宗初年,转任湖南观察使,元和三年(808)正月转任越州刺史兼浙江东道观察使,元和五年(810)又为润州刺史兼浙江西道观察使,加御史大夫,累功封河东郡公(57)。薛苹为官守法,关注民生,生活 简朴,不闻声乐,所得俸禄,常分散给亲属朋友,而身无余财,70岁任左散骑常侍时主动退休,受到时誉好评。74岁病故,赠工部尚书。薛苹亦有诗名,《新唐书》记述他“于文章中长于诗”。据《欧阳修文集》记载,欧阳修曾收集到唐大和年间刻写的薛苹《唱和诗》一组,其中有冯宿、冯定、李绅、灵澈等诸名家为薛苹所作的和诗, “然诗皆不及苹”,可见薛苹的诗作具有相当水平。
薛苹五子,知名者为薛膺、薛褒、薛庠、薛齐。薛膺,又称“薛二十三”,同时期的诗人姚合曾为作《送薛二十三郎中赴婺州》一诗。早年曾任河南府洛阳县尉,唐文宗时任右补阙、内供奉,又为工部员外郎、吏部郎中,约大和九年(835)左右出任婺 州刺史。薛膺能文,任职洛阳县尉时曾为其堂兄薛晤撰写墓志铭。薛褒,字鲁志,曾任左司员外郎、度支郎中,据《吴兴志》,唐武宗时曾任安州刺史,会昌六年( 846)8月转任湖州刺史,卒于湖州。薛庠,字蒙志,事略不详。但据《新唐书•李宗闵传》,长庆四年(824)李宗闵以中书舍人职主持贡举考试时,“所取多知名士,若唐冲、薛庠、袁都等,世谓之玉筍。”考之时间,正与此薛庠相符,由此可知薛庠曾中进士。薛齐,唐文宗时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判官,大和四年(830),兴元军发生叛乱,与节度使李绛等同被杀害(58)。
薛膺子薛调,唐宣宗大中年间进士,懿宗时历任户部员外郎、驾部郎中、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后暴卒,赠户部侍郎。薛调是唐代传奇小说作家,有作品《无双传》传世。其他作品还有咸通十二年(871)奉敕所作的《大唐故韩国夫人王氏赠德妃墓志之铭》等。薛调不仅才学过人,而且相貌堂堂,颇有器量风度,深受时论所重。《唐郎考》记述他“美姿貌”,时称“生菩萨”。《唐郎考》记述他曾拜谒当时的名士刘允章,刘允章“倒屣出迎”,又“去而复留者数四”,薛调在士林中的威望影响由 此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