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通“北极快线”,18天直达欧洲
中国海捷航运开通首条经北极航线的定期集装箱服务,18天从宁波直达英国,并延伸至德国、荷兰、波兰,航程较苏伊士运河节省近一半时间。
在全球航运地图上,一条前所未有的“冰上通道”正在被点亮。中国海捷航运(Haijie Shipping)宣布,将于9月开通首条经北极通往欧洲的定期集装箱航线——“中欧北极快线”。
这条航线将连接中国的青岛、上海、宁波舟山三大港口,与英国费利克斯托、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以及波兰格但斯克四个欧洲港口相连。与传统经苏伊士运河的航线相比,新航程只需18天,几乎缩短了一半时间。
这一创举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北极航运常态化阶段。过去几年,中国与俄罗斯之间虽已有通过北极航线的点对点集装箱运输,但此次是首次建立类似传统航运网络的多站式定期航线。

海捷航运表示,首航将于9月20日启航,目前舱位已全部订满。该公司选用的“Istanbul Bridge”号集装箱船可载4890个标准箱,虽然在苏伊士或巴拿马航线上算不上庞然大物,却已是北极地区极具代表性的船型。
选择9月出发,是精心计算的结果。此时欧洲各大零售商正为节日季备货,而缩短的航期可避开欧洲港口的传统拥堵期。更快的运输也意味着供应商能更早交货、降低库存成本,并加快资金流转。公司还特别挑选了卸货效率最高的欧洲港口,以确保全程顺畅。
目前北极航运的通行期仍受冰情限制,大致在7月底至11月初之间,因此2025年Haijie仅计划运营一次。但即便如此,这趟航线已在中国制造业与电商圈引起广泛关注。大量平台与出口企业抢订首航舱位,视之为“通往欧洲的新捷径”。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航线将完全绕开俄罗斯港口。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北极航线上的大部分运输集中在俄中之间。数据显示,去年通过北海航线的货物中,有95%都在两国之间流动。而Haijie此举,意味着中国正尝试在北极航道上开辟独立的国际航线。
这一趋势也得到中国官方的支持。交通运输部北海航行保障中心与天津海洋气象台近日联合推出“北极海冰实时监测系统”,可实时识别可通航水域,并提供更高精度的冰情数据,为北极航运安全保驾护航。
相比经苏伊士运河的中国至欧洲航线(平均28天),北极快线节省了约40%的时间。若未来投入更多高冰级船只,该航线有望延长运营期,甚至覆盖冬春季节。
海捷航运还透露,公司在2024年底曾开通经苏伊士运河通往德国威廉港的中欧快线,而此次北极快线的开通,则意味着中国航运正在积极布局全球多元通道。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气候变暖带来更长的无冰期,加之欧洲港口需求回升,北极航线有望在2026年迎来扩张潮。韩国政府也宣布将于明年夏天启动北极航运试运营,并计划在其海洋渔业部设立“北海航道专门处”。
对于全球航运业而言,北极的冰层正在消融,而一条新的国际航道,正在从冰封的极夜中逐渐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