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推荐:每工作一小时,应该休息十分钟
10分钟工作间歇,就能救你的脑子和身体
专家一致认为:一天多次短暂停歇,比憋到下班再休息有效得多。关键是彻底脱离工作、动起来、亲近自然、远离手机,这样才能真正回血。
工作时,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没时间休息”。但加拿大心理健康协会的Katharine Coons说,哪怕只是绕着办公楼走5分钟,也能立刻提升心情。
约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助理教授Duygu Biricik Gülseren2022年带队做过一项大规模综述,发现休息的效果不只看时长和内容,更看你有没有真正“断开工作、真正放松下来。
怎样休息才算“好休息”
库恩斯建议,每工作60到90分钟,就给自己10到15分钟的间歇。次数比单次时长更重要。
最核心的原则是:做的事要跟手头工作完全无关。可以放松型,比如发呆、冥想、伸懒腰、看纸质书;也可以充电型,散步、跟同事聊天、做几个深蹲、收拾厨房(如果你在家办公)。
大自然是最高效的充电站
Gülseren的研究发现,休息时接触自然是对身心提升最明显的活动。这背后是“注意力恢复理论”:在树林或公园里,大脑会自然地轻轻扫描四周,不用集中精力思考任务,整个人就平静下来。
住在城市也没关系。库恩斯说,下楼去街角小公园、坐在长椅上看天空,或者干脆站在窗边呼吸新鲜空气,都行。
千万别刷手机
专家们异口同声:刷社交媒体和新闻是最差的休息方式。库恩斯说,那只会带来短暂的多巴胺,却让人更累。居尔塞伦的研究也证实,刷手机容易让人情绪耗竭。
动一动,比坐着发呆强十倍
ParticipAction科学主Leigh Vanderloo建议,利用间歇做点简单运动:靠墙俯卧撑、深蹲、转转脖子、原地开合跳,完全不需要器械和场地。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Kathleen Martin Ginis指出,只要打断久坐,就能显著降低抑郁和焦虑风险。长期看,还能降血压、预防糖尿病、强壮骨骼、改善平衡能力。
更妙的是,和同事约好一起走走走,既能互相督促,又能增加归属感。你会想“我得去,不然对方白等了”,结果不知不觉就为自己坚持了下来。
想休息好,先计划好
专家们强调:把休息写进日程,才不会被“太忙”挤掉。
Coons建议直接在日历上挡出每90分钟10分钟的空档。Martin Ginis建议设手机闹钟,或者把瑜伽垫提前铺开、运动鞋放到门口,降低开始的阻力。
很多人觉得“就10分钟,能有什么用”。但科学已经证明,哪怕只是站起来走几步,对身体和大脑都是实打实的保护。
别再把休息当成偷懒,它其实是你工作效率和健康的隐形加速器。10分钟,换来一下午的好状态,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