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不是富人专利: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多人不生孩子
最新研究分析51个发展中国家200多万人的数据,发现年轻单身女性中,主动不想要孩子的比例从0.3%到15.6%不等。国家越发达、性别越平等,这种选择就越多见。这说明“丁克”不是富人专利。
夜晚刷手机时,你可能刷到过“丁克”话题,大家默认这是欧美中产的专利。但最新一篇2025年发表的研究告诉我们:发展中国家其实也有不少人明确表示,这辈子不想要孩子。
研究团队用“人口与健康调查”(DHS)2014到2023年的数据,覆盖51个发展中国家,总共超过200万人。他们先写了个开源工具,把原始数据里那些“目前没孩子 + 未来也不想要孩子”的人自动挑出来。这群人就叫childfree,中文通常译为“主动无孩”或“自愿无孩”。
结果很有意思。
在15到29岁的单身女性里,主动无孩的比例最低的是利比里亚,只有0.3%,最高的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达到15.6%。菲律宾7.3%,印度尼西亚才0.4%,同一个地区差别都能这么大。已婚女性里这个比例普遍很低,平均只有0.18%,因为一旦结了婚,社会压力和现实往往就把人推向了生育。
研究者又把各国主动无孩比例跟三个国家指标放一起看:人类发展指数(教育、健康、收入综合)、性别平等程度、政治自由度。结果最清楚的一条线是:国家越发达,主动无孩的人越多。性别平等和政治自由也有正向关系,但没那么强。
这跟“第二次人口转型”理论挺吻合:当一个社会基本温饱解决了,教育水平上去了,女性地位提高了,个人选择就会慢慢压过传统“传宗接代”的义务,生不生孩子开始变成真正私人决定。
很多人以为发展中国家还在为“多生孩子才能养老”发愁,其实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出现另一幅图景:年轻人,尤其是单身女性,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确说“我就是不想生”。这不代表他们讨厌孩子,只是他们把人生重心放在了别的地方:读书、工作、旅行,或者干脆享受一个人的自由。
这项研究还有现实意义。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不生孩子的人常被家人邻居指指点点,避孕、绝育服务也难找。研究把这群人的数字摆到台面上,就能让政策制定者看到:他们不是极少数怪人,而是一群有真实需求的人,该给他们提供对应的医疗和尊重了。
简单说一句:不想要孩子,从来不是有钱人的奢侈品。只要社会往前走一步,这个选择就会在更多地方冒头,哪怕是在我们以为“传统最重”的发展中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