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50岁后自身免疫性疾病急剧上升
50岁以后,类风湿、红斑狼疮、1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病发病率猛涨。科学家发现,这和免疫系统老化后“敌我不分”有关,好消息是诊断和治疗手段正在飞速进步。
很多人以为疲劳、关节痛、皮疹、脑雾、手脚发麻只是“老了”的正常现象,其实很可能是免疫系统在攻击自己。梅奥诊所去年12月的研究发现,50岁后自身免疫病发病率急剧上升,65岁后更高,部分原因是很多人拖了很多年才确诊。
免疫系统会随着年龄变化。年轻时打完一场仗(感染)就收兵,年老后却容易“余火不熄”,形成持续的低度炎症,医学上叫“炎症老化”。时间长了,免疫细胞就容易把自家组织当成敌人开火。
梅奥诊所免疫学家DeLisa Fairweather博士说:“晚发型自身免疫病是老化和长期漏诊共同的结果。很多人40岁就发病了,但到六七十岁才确诊。”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估计,全美有1500万到5000万人受自身免疫病困扰。今年7月,他们启动了大计划,协调全系统研究,目标是更快确诊、更准治疗。
为什么女性患者远远多于男性?因为怀孕时免疫系统会调得特别活跃,以保护胎儿,这种“超活跃”状态后来容易反噬自己。
新希望主要集中在两件事上:
第一,帮免疫系统踩刹车。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发现调控T细胞的三位科学家,这种细胞就是免疫系统的“刹车片”。现在科学家已经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身上试验扩增或激活这些细胞,让免疫系统恢复平衡,又不彻底关掉防护。
第二,用AI早发现。斯坦福大学Scott Boyd博士团队开发了一种血液检测,能扫描上百万个免疫细胞受体,一眼看出刹车是否失灵。他们已经创办公司准备把这项技术推向临床。
有些新疗法已经拿到批文。比如SetPoint Medical的迷走神经刺激器,今年刚被FDA批准用于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植入脖子一个小装置,温和电刺激迷走神经,就能显著降低炎症和发作次数。
梅奥诊所的皮肤科医生Julia Lehman团队也开发出更精准的血检,能直接抓住导致皮肤起泡型自身免疫病的罪魁抗体,避免以前经常被当成湿疹或荨麻疹耽误治疗。
怎么最好保护自己?目前没有特效预防,但把慢性炎症压下去最靠谱: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睡好觉、控体重、减压力。别乱吃所谓“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那反而可能火上浇油。
有趣的是,梅奥诊所发现一群六七十岁的大动脉炎患者,免疫系统特别“年轻”——结果正是因为太年轻,才把已经老化的血管当成了外敌猛攻。研究负责人Cornelia Weyand博士提醒:只让免疫系统返老还童,不让全身一起年轻,反而更容易得自身免疫病。
简单一句话:五十岁后,免疫系统容易“老糊涂”,把自家人当敌人。早查血、控炎症、别乱补,才是目前最实际的应对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