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花生过敏症激增之谜
美国儿童花生过敏率30年翻三倍,新疗法带来希望。
在美国,如今几乎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某种食物过敏,总数超过3300万。花生过敏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类型,它不仅常见,而且在公共场所中影响巨大——从学校餐厅的“无花生餐桌”,到航班上禁止提供花生的小吃。
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性调查显示,花生过敏在美国儿童中的比例仅为0.4%。短短十余年,这个数字就翻了三倍,成为公共健康领域最棘手的谜团之一。科学家至今无法完全解释其暴增的原因,有人认为与父母对过敏的焦虑及错误的防护建议有关。
花生过敏的机制早已明了:免疫系统本该保护人体,却将花生蛋白识别为“外来敌人”,从而引发剧烈反应。症状轻则皮疹、瘙痒,重则呼吸困难、血压骤降,甚至心脏骤停。问题在于,为什么花生在20到30年前突然成了最典型的“过敏元凶”?
统计数据令人触目惊心。美国约每10个孩子中就有2到3个患有食物过敏。花生过敏虽然不是最常见的类型(第一位其实是海鲜),但由于花生酱、能量棒等食品随处可见,它显得格外突出。相比之下,虾并不会成为每个孩子日常零食。
科学界对过敏流行的解释五花八门。有的认为现代环境太“干净”,免疫系统缺少磨炼,容易反应过度;也有人怀疑高度加工食品让孩子在不知情时更频繁接触到花生蛋白;甚至有人半开玩笑说,或许只是因为花生太受欢迎。
随着过敏病例激增,治疗需求迫在眉睫。201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首个花生过敏疗法——Palforzia。这是一种含有微量花生蛋白粉的药物,通过口服递增剂量让孩子逐渐脱敏。尽管它无法治愈过敏,但能降低意外接触时发生严重反应的风险。然而,这种疗法并未迅速普及,部分原因是剂量复杂,部分原因是它恰逢疫情初期上市。
与此同时,更多前沿探索正在展开。研究人员发现,某些孩子通过脱敏疗法已经能安全食用少量花生或花生酱,极大改善了生活质量。另一些科学团队则尝试用新药物“重置”免疫系统的记忆,让身体“忘记”对花生的过度反应。一项早期临床试验使用了两种联合药物,其中之一原本是抗癌药,结果显示或许有望让过敏归零,尽管目前仍处于最初阶段。
还有一种思路源自英国与以色列的对比研究。英国医生Gideon Lack发现,以色列儿童几乎没有花生过敏,而他们从小就吃一种叫“Bamba”的花生零食。相比之下,英国孩子在父母“严格隔离”的保护下反而更容易过敏。进一步实验证实,婴幼儿早期接触花生,能显著降低过敏风险。这一发现推翻了旧有指南,如今正引导儿科营养学重新思考喂养建议。
尽管研究带来了希望,科学家们对“治愈”一词依然格外谨慎。他们强调,目前的方法更多是降低风险,让孩子能更安全地生活,而不是彻底根除过敏。毕竟,这一问题牵涉数百万家庭,任何过度承诺都可能带来新的失望。
未来的治疗方向或许在于早期干预与免疫重塑的结合。科学界正一步步逼近答案,但在真正的“治愈”到来之前,花生过敏仍将是现代社会最广泛的公共健康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