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现代牙科的微塑料困境

常驻编辑 网络热点 2025-08-29

现代牙科几乎离不开塑料,但这些看不见的微塑料,正悄悄进入我们的身体。ICz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你和我一样,每天刷牙时用的,是一把塑料刷柄、塑料刷毛的牙刷。牙膏从塑料管里挤出,再由这把塑料刷推上牙齿。遇到蛀牙,牙医会用塑料复合材料填补,然后直接在你嘴里打磨光滑。如果你晚上会磨牙,医生可能会给你定制一副丙烯酸牙套来缓冲,这些牙套表面很快就会被磨得粗糙斑驳。如果牙齿不整齐,你可能考虑戴上隐形矫正器——薄薄的热塑片,加热后紧贴口腔曲线,几乎全天候都要佩戴。等牙齿排齐,保持器也往往是塑料的。ICz拜客生活常识网

几乎现代牙科的每个环节,都依赖着塑料。这些材料让治疗更高效,也避免了过去银汞填充物可能带来的汞泄漏。然而,当治疗目的从“必须”转向“美观”,例如牙齿矫正,问题的天平似乎开始摇摆。ICz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们担心茶包、地毯和矿泉水瓶里的微塑料,却几乎心甘情愿地把塑料制品放进嘴里,有时甚至是一辈子。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牙科学院讲师、正畸医师Adith Venugopal对此感到忧虑。他在专业期刊上发文,提醒矫正器和保持器会不断磨损,释放出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塑料颗粒。研究已经表明,一些塑料中的化学成分可能扰乱内分泌、影响发育甚至致癌,但这些微小碎片在人体组织和器官里的长期作用仍然模糊。ICz拜客生活常识网

Venugopal的关注源于一篇研究:发现动脉斑块里含有微塑料的人,更容易发生心梗或中风。“如果我们明知这些材料会不断释放颗粒,却仍然在医学治疗中主动开给病人,这本身就很棘手。”他说,“医学的第一原则不是‘不伤害’吗?”ICz拜客生活常识网

然而,塑料在牙科中的危害目前依旧缺乏确切答案。越来越多的牙医和正畸学者开始发声,但绝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实验室模拟。例如,北欧牙科材料研究所正研究夜间护牙套的塑料释放情况。美国牙科协会研究部门负责人Ben Wu则表示,目前没有任何临床证据证明口腔塑料装置会对健康产生重大影响,最实用的建议是定期检查是否出现裂痕或粗糙,并及时更换。至于矫正,金属托槽依然是替代方案。ICz拜客生活常识网

美国正畸医师协会主席Steven Siegel透露,他们已经组织专家审查现有研究,并鼓励更多相关课题申报。尽管没有官方结论,但他强调,微塑料绝对值得密切关注。ICz拜客生活常识网

隐形矫正器因佩戴时间长、更新频繁,格外引人担忧。2023年,一组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矫正器在人工唾液中浸泡七天,就会释放出微塑料。但Venugopal提醒,实验室无法再现真实口腔里复杂的环境:磨牙、唾液酶、冷热变化。因此,他和博士生正进行首次“现实世界”的检测,研究矫正器在真实佩戴情况下释放的塑料量。ICz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比之下,金属托槽虽然仍需用少量塑料黏合,但至少不直接覆盖咀嚼面。当然,它也不是完全无忧,有研究甚至关注到橡皮圈的塑料磨损。Venugopal在自己的诊疗中,开始更多推荐固定金属保持器,而不是可拆卸的塑料款。他说,如果患者能从两种方案中任选其一,他会倾向推荐金属。ICz拜客生活常识网

但选择并不容易。刷牙时,塑料牙刷每次可能都会让你吞下数十个微粒,一年累积就是数万。加上食物、空气和水源,人类每年摄入的微塑料颗粒早已超过十万。虽然市面上有木柄或天然刷毛的牙刷、丝线牙线,但还远没普及。ICz拜客生活常识网

问题在于,不刷牙的危害远比吞下微塑料更严重。未处理的蛀牙会迅速恶化,最终代价巨大。Siegel自己就曾因旧填充物断裂,不得不接受复合树脂修复,他毫不犹豫。“相比之下,材料里可能释放的微塑料量实在微不足道。”ICz拜客生活常识网

夜磨牙的人也几乎没有替代品。丙烯酸牙套或许会增加你的微塑料摄入,但相比下颌和牙齿受损,取舍显而易见。Siegel坦言,他个人生活中尽量减少塑料使用,比如避免用塑料容器加热食物,减少加工食品,但一旦涉及口腔健康,他宁愿选择护牙。“如果我有磨牙问题,我还是会戴牙套。”ICz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就是现实:在我们找到更安全的替代材料之前,牙科塑料几乎无可避免。塑料与健康之间的界线,还在模糊地徘徊。ICz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