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词语荒芜:文字里的自然正在消失

常驻编辑 网络热点 2025-08-29

研究发现,人类用来描写自然的词汇正快速减少,两百年间下降超六成。v04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们不仅在远离自然,连表达自然的语言也正在消失。英国德比大学的心理学家Miles Richardson最新研究指出,现代社会的节奏与环境,让人类与非人类世界的联系日益稀薄,甚至在文字上也能清晰看到这种割裂。v04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追踪这种变化,Richardson并没有研究野生动物的名称,而是把目光投向更日常、更具感性色彩的词汇——比如河流、草地、鸟喙、海岸、树枝。他认为物种名称往往带有技术性或中性,容易受到物种数量变化、鉴别指南普及等外部因素影响,难以真实反映人类对自然的关注。v04拜客生活常识网

他利用Google图书的Ngram Viewer,分析了1800年至2019年间书籍中28个自然相关词汇的使用频率。结果触目惊心:从19世纪中期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年代起,这些词汇的使用率下降了大约六成。换句话说,我们写下的风景越来越少,文字里的自然逐渐凋零。v04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然,这种方法并非完美。Google的数据本身带有选择性,而Richardson挑选的词汇范围也可能过于狭窄,例如忽略了与人类生活紧密交织的词汇——像庄稼或花园。但这并不是孤例。早在2017年,伦敦商学院的研究团队就发现,无论是小说、歌词还是电影情节,对自然的提及都在明显减少。v04拜客生活常识网

更耐人寻味的是,书籍数据与Richardson构建的计算机模拟高度吻合。他设计的模型旨在模拟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从1800年至2020年的衰退曲线几乎与词汇频率的下降重叠,误差不到5%。这意味着,尽管语言只是一个间接指标,它也许真实映射出我们与自然关系的崩塌。v04拜客生活常识网

模拟结果表明,两百年来我们与自然的连接感下降超过60%,代际传递的断裂是主要原因。城市扩张、生态破坏,让孩子们越来越少接触到原野、森林与河流。而这种缺失不仅关乎环境,更关乎心理健康。v04拜客生活常识网

“人与自然的连接感已经被视为环境危机的根源之一。”Richardson在接受《卫报》记者Patrick Barkham采访时说,“它同样对我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人与自然的福祉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我们想改变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推动一场真正的转变。”v04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