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找到“关掉疼痛”的开关
研究发现EP2受体是疼痛关键,却不影响炎症,为关节炎和偏头痛带来更安全的新疗法。
科学家正在寻找一种更聪明的止痛方式。最近,纽约大学疼痛研究中心的团队发现,前列腺素这种类激素物质里,某个受体是引发疼痛的罪魁祸首,却并不驱动炎症。他们的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为未来开发副作用更少的止痛药提供了新方向。
研究负责人Nigel Bunnett说:“人们通常把炎症和疼痛绑在一起看待。但如果能阻断疼痛,同时保留炎症对修复的作用,那将是治疗上的巨大突破。”
当今世界上,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最常见的药物之一,仅在美国每年就消耗约300亿剂。它们既可以在药店直接买到,也能通过处方获得。可长期使用的风险也很明显:损伤胃黏膜、增加出血风险,还可能伤及心脏、肾脏和肝脏。
NSAIDs的机制是阻断前列腺素的生成,进而减少炎症和疼痛。多年来,科学界普遍认为消灭炎症就能缓解疼痛。但事实并非如此。炎症是免疫系统的保护性反应,有助于组织修复。
另一位研究者Pierangelo Geppetti解释:“炎症并非全是坏事,它可以恢复功能。若用NSAIDs压制炎症,反而可能延缓愈合。更理想的做法是找到方法,只减少疼痛,却不破坏炎症的保护作用。”
这一次,研究团队把目光锁定在前列腺素E2(PGE2)以及外周神经系统的施旺细胞上。这类细胞在偏头痛等疼痛中扮演重要角色。
PGE2拥有四种不同受体。过去的研究倾向认为EP4是制造炎症性疼痛的主角。但这次科学家们通过更精准的方法发现,真正决定疼痛的另一个受体是EP2。当他们仅在施旺细胞中“关掉”EP2受体,小鼠的疼痛反应完全消失,但炎症仍照常进行。
Geppetti形容这一发现:“出乎意料!我们等于把炎症和疼痛分开了。”
进一步的人体和小鼠细胞实验也证明,激活EP2会启动一条与炎症无关的信号通路,持续驱动疼痛。这一结果再次确认:EP2掌管疼痛,却不左右炎症。
Bunnett指出:“这意味着,如果能找到针对EP2的拮抗剂,就能缓解疼痛,而没有NSAIDs那样的副作用。”
研究团队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希望未来能用EP2靶向药物来治疗关节炎等常见疼痛疾病。Geppetti补充道:“选择性阻断EP2受体或许会非常有用。全身用药的副作用还需进一步评估,但如果能在局部,比如膝关节直接给药,前景令人期待。”
这项研究由Nigel Bunnett、Pierangelo Geppetti及多位来自纽约大学、佛罗伦萨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FloNext公司的科学家合作完成,并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防部、欧洲研究理事会及欧盟相关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