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人说,“我用一块乐高,就可以拼出整个世界!”虽然这里夸张了些,但是一块小小的乐高,在培养孩子的理解力、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巨大的威力。
理解力:很多乐高都配有图纸,我在平时发现:发现那些乐高拼的快、拼的好的孩子,读图能力都不差,而读图能力是理解力的体现!
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乐高玩具中自带的拼装说明,里面列出了动手步骤:每一块积木间的卡槽如何对准,拼装的位置和顺序等等:

大家看到,图纸都是平面的,小朋友在拼接时就要用“立体的眼光”,将图纸上的样式转化为立体的拼接方式,这就在考察着孩子敏锐的观察和理解力。
等到孩子大一点(5~7岁),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已经渐入佳境,他们就不想再依照图纸,希望用乐高搭建出更酷的东西。这不,一个7岁大的美国孩子就在家里用乐高玩具搭建了一个水车:

接着,他给水车建了一个大门,这样就可以随手控制水流的进出:


为了防止水流四溅,他还用乐高将四周围了起来,形成屏障:

看起来不起眼的乐高积木,培养出的都是“小小工程师”!
专注力:正如蒲松龄先生所说的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这里的“痴”就是说的专注力。
不同于其他的玩具,孩子对于乐高的拼接总是乐此不疲,停不下来。不管是一开始的图纸拼砌,还是moc(my own creation),小朋友需要在长时间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这对于训练他们的专注力十分有益。
你看,洪子健的“世界梦”号游船花费了250多万块颗粒,大到船体结构,小到座椅设计,无一不需要强大的思考能力和持久的专注力。

耐心与坚持:
有时候看着孩子们在搭乐高,我也想掺和一把,弄了几次没成功,心中便萌生“算了,不玩了”的冲动!
大人尚且如此,更别说是孩子。这让我想到一场因搭建乐高而引发的"惨案"...
记得有一年的Fun Friday(周五欢乐日)上,正在拼乐高飞机的小K突然开始大哭。我走近看,小K哭的更凶了,不仅如此,他直接拿起一把乐高扔向旁边小F的身上,小F却一脸惊愕,“老师,我什么也没有做...”
我轻拍小K的背,试图让他冷静下来,小F很懂事,并没有生气,而是小声告诉我:“老师,刚才小K拼到一半的高塔,不小心给塌了,所以他很生气”。
搞清楚了状况,我一边安慰小K,一边跟旁边的孩子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