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前拥有智能手机,心理问题更严重
最新研究发现:孩子越早拥有智能手机,长大后抑郁、自卑、甚至自杀念头越重。女孩受影响尤其大。专家呼吁至少14岁再给手机,多陪孩子,少刷屏。
一篇周日刚发在《人类发展与能力杂志》上的研究,调查了10万多名18到24岁的年轻人。问卷直戳心理创伤:你有没有攻击冲动、情绪抽离、幻觉、想自杀?
结果触目惊心:孩子拿到第一部智能手机的年纪每提前一年,长大后所有心理问题都更严重。
5、6岁就拿手机的女孩,48%有过严重自杀想法;到13岁以后才拿手机的,只有28%。男孩也一样,5、6岁拿手机的31%有过严重自杀念头,晚拿手机的只有20%。
男孩女孩都更容易觉得自己没价值、自卑。女孩额外表现为情绪更脆弱、没自信;男孩则更容易暴躁、不冷静、缺乏同理心。
研究作者Tara Thiagarajan说:“越早给手机,孩子就越早被网络暴力、比较文化、睡眠剥夺包围,这些东西会直接重塑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最核心的元凶?社交媒体。其次是网络霸凌、熬夜刷屏、亲子关系变差。
她给家长的建议很干脆:
14岁前别给智能手机。真要给,也先坐下来好好聊聊上网的坑和后果。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家长记住5个C:
孩子个性:你家孩子看到啥内容容易炸?
内容:教他们挑靠谱信息,别被垃圾算法带偏。
冷静:教会孩子不刷手机也能稳住情绪。
挤走屏幕:多陪孩子干点真事,把刷手机的时间挤掉。
沟通:从小学就聊网络安全,聊广告陷阱,越早聊越好。
儿科医生Natasha Burgert提醒:“孩子盯着你怎么用手机。你低头刷十分钟,他们就学你十分钟。每天抽出几分钟真心陪他们,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另一位心脏科医生转儿童心理专家Tara Narula在早安美国节目里说:“我们越晚让孩子碰社交媒体,他们越安全。很多家庭现在给小孩子用翻盖手机或座机,能打电话就行,其他功能全锁死。”
这股“推迟智能手机”风潮,背后还有社会心理学家Jonathan Haidt在推。他那本《焦虑一代》火得不行,他提议全国统一标准:高中前别给智能手机,16岁前别开社交账号,学校一律禁手机。
10万人的数据摆在这儿:13岁前给手机,等于亲手把心理健康风险翻倍。
家长能做的其实就一句话:
再忙,也比刷手机重要。孩子看得到。
